2018年,是陕西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陕西再担保公司把握机過、承前启后、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既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也迎来了发展机遇。在省财政厅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等单位关心支持下,公司上下认真研判行业发展大势,努力克服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体系建设和新型政银担合作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再担保业务规模创历史新高,发展成效显著。2018年,公司新增再担保业务4868笔,新增发生额260.14亿元(其中,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专项业务2.39亿元),同比增长116.78%,完成全年任务(260亿元)的100.05%,年末再担保业务在保项目3772笔,在保余额255.3亿元,同比增长112.75%。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开展再担保业务14391笔,累计发生额898.52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三农及个人经营商户10868户,为解决省内中小微企业、“三农”、创业创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业务区域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业务县域全覆盖。截止2018年底,加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的担保机构22家,覆盖全省各市、主要开发区和部分县区,其中西安区域以外担保机构达13家,占比59%。当年全省107个县(区)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已实现全覆盖,充分体现了作为行业龙头服务全省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性定位。
三是积极推进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的合作,顺利加入国家融资担保体系。公司作为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第二批开展合作的六家省级再担保机构之一,获得首次授信额度50亿元,基金分险分担比例达20%,通过中省联动再担保业务,为体系成员增信分险,在庆西全省初步形成了国家融资担保金、省级再担保机构、辖内融资担保机构的三层政府性融资担保组织体系。当年研究制定了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合作业务方案,与22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集中签约,向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报备项目78个,金额共计2.39亿元。
四是聚焦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切实为体系成员增信分险。公司坚持聚焦小微企业和“三农”,两大领域业务规模、户数占比始终保持在60%、75%以上。在开展的比例再担保业务中,单户担保额在1000万元及以下项目占比达到100%,单户担保额在500万元及以下项目占比达98%,项目户均316.29万元,有力支持了省内小微企业、“三农”等热点、难点领域。
当年新増再担保业中,开展分险的比例再担保业务8.25亿元,分担比例逐步从原来的10%、20%提高到40%,有效分担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业务风险,缓解了其流动性压力。
五是强化业务创新,再担保产品更趋丰富。2018年,公司根据银担合作工作进展及体系成员业务开展实际,按照差异化业务推进的原则,先后推出了增信型的机构再担保业务产品和分险型的比例再担保、新型政银担再担保业务产品,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再担保服务能力,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保驾护航。
六是积极落实降费政策,不断降低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成本。公司根据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积极推动体系成员落实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使多数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融资担保的年化担保费率未超过1.5%,再担保业务费率执行不超过2%的优惠费率。以上政策的推行,使当年行业平均收费水平由原来的2%降至1.5%。同时,积极强化银担合作,截止2018年底,公司已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11家银行省总行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6家银行签订了“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协议。银担合作机制的落实,一方面使体系成员与银行合作更为顺畅,另一方面进一步减轻了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成本压力。
七是重调研、抓服务,公司行业规范引领作用更加突出。2018年以来,公司以组织培训交流、体系调研、制度建设等为抓手,不断完善体系管理机制,加强行业规范引领。当年公司组织7次全省融资担保行业座谈会、培训会及业务推进会,深入体系成员单位开展业务培训20余次,及时编发行业政策汇编,发布行业动态,多次到省内外开展专项调研印发新型政银担业务管理办法及操作规程等,确保再担保业务及体系成员资担保业务的合规合法开展,不断提升体系成员的业务拓展和风险管理水平,公司行业规范引领作用更加突出。